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苏东坡传十二到结束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 林语堂 | 发布时间: 982天前 | 20795 次浏览 | 分享到:

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像然,

无所附丽。私窃乐之。”

    与他宗教思想相反的一股力量,就是深藏他内心的儒家思想。他的儒家思想,

似乎又把他拖往了另一个方向。诚然,人可以在宗教之中寻取到安静,但是,倘若

佛教思想若是正确,而人生只是一种幻觉,人应当完全把社会弃置不顾,这样人类

就非灭绝不可,那一切都空空如也才好呢!所以,在佛教要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

的精神存在,就要完全摆脱个人的牵挂,而儒家是抱现实的思想,要对人类尽其职

责义务,于是两种思想之间便有冲突。所谓解脱一事,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

和谐之后,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听其支配而已。一个人若能凭理性上

的克己功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他就不须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

    比方说,在社会上有对抗邪恶一事。理学家朱熹批评苏东坡出狱后写的两首诗,

说其中没有克己与自新之意。那两首诗,如前所见,似乎还是以前老苏东坡的本色

未改。问题是,他是否有意改过向善?他是否有意要三缄其口,国事有错误也绝不

批评吗?对不太亲密的朋友,他是一个回答法;对最好的朋友,他是另一个回答法。

    在苏东坡写给朋友的两封信里,他吐露了肺腑之言。一封是给至交李常的。因

为李常曾写诗去安慰他,但是李常的诗太感伤,苏东坡不以为然,写信回答他。信

上说:“何乃耶?仆本以铁石心肠待公。吾济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

髓,直须谈笑生死之际,若见仆困穷使相怜,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虽怀

坎憬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一切付与造物。非兄仆岂发此?看

讫便火之。不知者以为垢病也。”

    在控告苏东坡案中,王巩获罪最重,现在流放在偏远的西南,苏东坡给他写过

几封信。先表示己事使王巩受牵连,而受此苦难,至为难过,但接到王巩的信,知

道王巩能于哲学中自求解脱。他回信中说:“知公真可人。而不肖他日犹得以衰颜

白发,厕宾客之末也……”接着说起道家长生之术,他自己正在修行。“某近颇知

养生,亦自觉薄有所得。见者皆言道貌与往日殊别。更相阔数年,索我间风之上矣。

兼画得寒林墨竹已入神矣。行草尤工,只是诗笔殊退也,不知何故。昨所寄临江军

书,久已收得。二书反复议论及处忧患者甚详,既以解忧,又以洗我昏蒙,所得不

少也。然所得非苟知之亦允蹈之者,愿公常诵此语也。杜子美困厄中,一饮一食,

未尝忘君。诗人以来,一人而已。”

    但是对老朋友章停,他的说法又不同。章停现今官居参政谏议执事(副宰相),

曾经写信劝东坡改过自新。对这位朋友,东坡写了一封非常贴切的回信,悔过之意,

溢于言表。写得再得体不过,简直可以呈给天子龙目御览了。其文如下:“平时惟

子厚与子由极口见戒,反复甚苦。而某强狠自用,不以为然。今在囹圄中,追悔无

路,谓必死矣。不意圣主宽大,复遣视息人间。若不改者,某真非人也……某昔年

粗亦受知于圣主,使稍循理安分,岂有今日?追思所犯,真无义理,与病狂之人,

蹈河入海者无异。方其病作,不自觉知,亦穷命所迫,似有物使。及至狂定之日,

但有惭耳。 而公乃疑其再犯也, 岂有此理哉?……”随后又叙述当时生活状况:

“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鱼稻薪炭颇贱,甚与穷者相宜。然某平生未尝作活

计,子厚所知之,俸入所得,随手辄尽。而子由有七女,债负山积、贱累皆在渠处,

未知何日到此。现寓僧舍,布衣蔬饮,随僧一餐,差为简便。以此畏其到也。穷达

得丧粗了其理,但凛禄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然俗所谓水到渠成,至时

亦必自有处置,安能预为之愁煎乎?初到一见太守。自余杜门不出,闲居未免看书,

惟佛经以遣日,不复近笔砚矣。”

    家眷到达之后,苏东坡的生活似乎安定下来,不过等他的钱用完之后,日子要

如何过,他还没想到。他的两个小儿子适和过,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岁。由于太守

的礼遇,他们还能住在临桌亭,此地后来因苏东坡而得名。此处本是驿亭,官员走

水路时,经此可以在此小住。苏东坡给一个朋友写道:“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

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此地是够美,但是其风景之美,

主要还是来自诗人的想象。他对那栋夏天对着大太阳的简陋小房子,情有独钟,别

的旅客一旦真看见,就会废然失望的。后来,又在那栋房子一边加了一间书斋给他

用,他便吹嘘说:他午睡初醒,忘其置身何处,窗帘拉起,于坐榻之上,可望见水

上风帆上下,远望则水空相接,一片苍茫。

    临皋亭并不见得是可夸耀,风光之美一半在其地方,另一半则在观赏风景之人。

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他在札记里写道: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

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一封写给范镇儿子的信,

语调则近诙谐,他说:“临桌亭下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

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