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苏东坡传十二到结束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 林语堂 | 发布时间: 983天前 | 20805 次浏览 | 分享到:

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他在诗里叹息:“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四

川眉州东坡的一位同乡、一个清贫的书生,名叫巢谷,特意来做东坡孩子的塾师。

东坡的内兄在东坡来到黄州的第一年,曾来此和他们住了一段日子,第二年,子由

的几个女婿曾轮流来此探望。苏东坡又给弟弟物色到一个女婿。根据子由的诗,对

方从来没见过他就答应了婚事。那时苏东坡又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

道士,不但深信道教,而且是闲云野鹤般四海邀游的。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甚

感兴趣,子由特别介绍其中一个会见苏东坡,此人据说已经一百二十岁,后来这位

道长就成了苏家的长客。第三年,诗僧参寥去看东坡,在苏家住了一年光景。但是

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糙,当年苏东坡少壮时曾和他父亲意见不合,终致交恶。陈糙

住家离歧亭不远。东坡去看过他几次,陈糙在四年内去看过苏东坡七次。由于一个

文学掌故,陈糙在中国文学上以惧内之僻而名垂千古了。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痛”

一个典故,季常是陈糙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

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

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

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不过这首诗解释起来

还有漏洞。据我们所知,陈季常的家庭生活很舒服自在,而且尚有艳福。再者“狮

子吼”在佛经中指如来正声。我想可能的理由是陈季常的太太一定嗓门儿很高,苏

东坡只是拿他开个玩笑而已。直到今天,“狮子吼”还是指絮絮不休的妻子。倘若

苏东坡说是“母狮吼”,就恰当多了。

    苏东坡家庭很幸福,在他的一首诗里,他说妻子很贤德。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妻

子并不像他好多朋友的妻子,或是过去历史上好多名学者的妻子那样凌虐丈夫。虽

然长子迈这时也能写诗,但几个儿子并没有什么才华。晋朝大诗人陶潜也以忧伤任

命的心情写过一首“责子诗”,说儿子好坏全是天命,自己何必多管,他说:“天

意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苏东坡说:“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敬

通为东汉学者。苏东坡这句诗自己加的注脚里说:“仆文章虽不逮冯衍,而慷慨大

节乃不愧此翁。衍逢世祖英容好士而独不遇,流离摈逐,与仆相似,而其妻妒悍甚。

仆少此一事,故有胜敬通之句。”

    大约在此时,东坡收朝云为妾。我们记得,苏东坡的妻子在杭州买朝云时,她

才十二岁。按照宋朝时的名称,我们可以说她是苏太太的妾。妻子的丫鬓可以升而

为丈夫的妾,在古代中国是极平常的事。如此一个妾,无论在哪方面,都不失为太

太的助手。因为妻子要伺候丈夫,比如准备洗澡水,妾就比一个普通丫头方便得多,

不必在丈夫面前有所回避了。朝云现在已经长大,天资极佳,佩服苏东坡的人都很

赞赏她。在苏家把她买进门时,有些人作诗给她,就犹如她已经是个富有才艺的杭

州歌妓一般。但仔细研究,则知实际并不如此。由苏东坡自己写的文字上看,朝云

是来到苏家才开始学读与写。佩服苏东坡的人都对朝云有好感,朝云是当之无愧的,

因为苏东坡晚年流放在外,始终随侍左右的便是朝云。

    在元丰六年(一0 八三),朝云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遁儿。在生下三天举行

洗礼时,苏东坡写诗一首,用以自嘲: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

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颇引为憾事。

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

小时,当然要放酱油。他做鱼的方法,是今日中国人所熟知的。他先选一条鲤鱼,

用冷水洗,擦上点儿盐,里面塞上白菜心。然后放在煎锅里,放几根小葱白,不用

翻动,一直煎,半熟时,放几片生姜,再浇上一点儿咸萝卜汁和一点儿酒。快要好

时,放上几片橘子皮,乘热端到桌上吃。

    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

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

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在中国古时,汤里照例要放进些

生米。在青菜已经煮得没有生味道之后,蒸的米饭就放入另一个漏锅里,但要留心

莫使汤碰到米饭,这样蒸汽才能进得均匀。

    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

潜极其佩服。陶潜也是因为彭泽会时,郡遣督邮至,县吏告诉他应当穿官衣束带相

见,陶潜不肯对上方派来的税吏折腰,即解印绶去职,也隐农桑。苏东坡写过一首

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

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

生活。

    有些乐事,只有田园诗人才能享受。在弃官归隐时,陶潜写了一篇诗“归去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