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苏东坡传十二到结束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 林语堂 | 发布时间: 967天前 | 20431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神宗熙宁七年(一O 七四)九月,苏东坡在杭州的任期届满。他弟弟子由那

时正在山东济州任职,苏东坡已经呈请调到山东去。他所请照准,这次他是升任密

州太守,密州高青岛很近。他在济州只有两年,然后又调到徐州任太守,在徐州是

从熙宁十年(一0 七七)到元丰二年(一O 七九)三月。

    苏东坡在向杭州南山、北山上寺院的方丈至交告别之后,携眷启程北上。他妻

子已经买了一个非常聪明的丫鬓,才十二岁,名叫朝云,她以后在苏东坡的生活里

非常重要。

    密州是一个很穷的县分,主要只长麻、枣、桑树,此地的生活和杭州有天渊之

别。当时官员的薪俸已经减低。苏东坡在他《菊赋》的序言中说:“余仕宦十有九

年,家日益贫,衣食之俸,殆不如昔。及移守胶西,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

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延式循古城废圃,求花菊食之,如腹而笑。”

    王安石已去职,现由吕惠卿当权,创行了新所得税法。免役税的分派远非县中

人民所能负担。孩童死于道边。这一时期苏东坡写的诗中曾说绕城而走,葬埋尸体,

热泪盈眶,几年后,他在一封信里曾提起他救了三四十个饥饿的孤儿,在自己家里

抚养。

    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说也奇怪,这位大诗人在最难过的日子

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歌。按照中国的标准说,到了这一时期,他的诗才达到完全成熟

的地步。这时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甚至他

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中的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更洒脱而不执着。显然和他

在杭州年轻时之富有火气大为不同了。他对陶渊明的诗越发爱好,他那首《西斋》

诗和陶诗相比,简直可以乱真。在这首诗里,不但可以看到真正的宁静满足,还有

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以及对大自然本身的声音色彩显示出静谧的喜悦。原诗如下: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福祸亦非狂。

    寒衣竹风下,穆然中微凉。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开一枝,桑枣沃也光。

    鸣鸠得美荫,因立忘飞翔。

    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察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只有诗人达到这种与自然浑融为一时,他才能写出下面《吏隐亭》这样的诗句:

    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

    昨日清风眠北偏,朝来爽气在西山。

    从这种神秘观,他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这种解脱正仿佛白云无心飘浮在山峰

之上一般。他的“望云楼”诗如下:

    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

    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说来也颇有趣,往往为了子由,苏东坡会写出最好诗。苏东坡在由杭州到密州

时,心中思念子由,他写了一首词,调寄沁园春: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敛。星霜耿耿,云山搞锦,朝露团

团,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

何难。用含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悠游车岁,且斗搏前。

    又在密州时,想起不能见面的弟弟,他写出了公认最好的中秋词。批评家说这

首词写出之后,其它以中秋为题的词都可弃之不足惜了。这首词调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阀,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上面这首“水调歌头”是熙宁九年(一0 七六)在密州时作的。



第十三章  黄楼

    甚至才高如苏东坡,真正的生活也是由四十岁才开始。他现在就要进入他的徐

州时期,也就是他的“黄楼”时期。苏东坡现在突然露出了他的本面目。因为这是

他人生中首次以行动为人所知,做事,兴建工程,忙于公众活动,从今以后他的生

活都是具有这些特色的。过去在杭州,他始终充任辅佐官员,他始终不能从事具有

建设性的重要工作,在密州虽然身为太守,但是地方贫穷而偏远,也无由一展其行

政才能。后来,他在被迫之下,暂时退隐,在政坛上韬光养晦,此后,一个充实、

完满、练达、活跃、忠贞的苏东坡出现了,这才是我们所知道、百姓所爱戴的苏东

坡,也是温和诙谐、百姓的友人兼战士的苏东坡——一个具有伟大人格的伟大人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