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苏东坡传十二到结束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 林语堂 | 发布时间: 967天前 | 20432 次浏览 | 分享到:

但是在他被捕遭受流放之前,他以徐州太守所表现的政绩,已经证明了苏东坡这个

行动人物作为行政官员,也是个干练之才。

    在熙宁九年(一0 七六)年底,苏东坡又调离了密州,改派至山西省西南端的

河中府任职。次年正月,他路经济南入京,当时子由及其家室正在济南。子由不在,

因为政局正在酝酿变化。这时,王安石、吕惠卿、曾布、邓缩,已先后失势,王安

石复相后,又再度罢相,无人预知下一步会出现何等局面。

    子由为人沉静而果断。苏东坡过去一直不断上书论税政,论征兵法,请皇帝废

止所得税。但是子由过去一直沉默,现在大概认为时机已至,可以放手一击,以求

根本改变国策。王安石在十月已然最后失势,子由这时来不及等待兄长,已经携带

改革政治的重要表章先行入京了。他的家眷仍住在济南,苏东坡到时,只有三个侄

子站在城中雪地里迎接。那天晚上,大开盛宴,两家久别重聚,格外欢喜。济南为

一大城市, 比起密州,新鲜有趣,东坡停留了约一个月光景,直到熙宁十年(一0

七七)二月十日,两家才到黄河岸,离开封不远了。子由出城到离北岸三十里处迎

接,兄弟二人在雪地途中亲热相处了好几天。子由告诉兄长调到河中府的任命已经

取消,改任徐州太守。

    他们到达京都时,遇到一件怪事。他们到了陈桥门,门吏告诉苏东坡不许他进

城。这件事他弟弟子由曾经记录下来,只是始终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我不相信这

是皇帝的意思。也许是时局酝酿巨变,某些官员不愿让苏东坡见到皇帝;据我所知,

皇帝也许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条命令。兄弟二人只好折回,住在好友范镇家,是在

东城。

    这时,苏东坡的长子苏迈,已经十八岁,到了成家的年龄。钻研历史的学者,

始终考证不出那位小姐是谁。我猜想他娶的是范镇的一个孙女。在苏东坡和范镇父

子的通信里,他屡次称范家为姻亲。苏范两家到底是何等姻亲关系,尚待解释。范

镇也是四川人,那时苏东坡正住在范家。随后两年,苏东坡帮助子由物色了两个佳

婿,把子由的两个女儿嫁出去。一个是王适——“仙妻”传说主角王通(字子高)

的弟弟,另一个是画竹名家文与可的儿子。

    儿子苏迈成婚后,苏东坡携眷东行,到徐州上任。子由也携眷到商邱任通判。

他把家眷在张方平家安顿好之后,他又与兄长东赴徐州,在徐州和兄长同住了三个

月,才回到眷属那里。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

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飓尺,此地

区即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柳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位于河畔,

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

坡时已开始开采。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

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

    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

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络,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

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

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

尺。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

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

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

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

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

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完成这

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扑味扑麻在泥里跋涉,他亲身到军营去见指挥官。因为

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

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

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

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

    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

数字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

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皇帝

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百米粮,

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

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

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

样。

    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而起。根据中国的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