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历史上,除了僧侣;武士;工,商,农;奴隶;这四个阶级之外,还有一种“不可接触”的“贱民”,这种“贱民”只能做些打扫街道,收拾厕所等等工作,其他阶级的人,是不屑和“贱民”接触的,连“贱民”的影子,投射在他们身上时,他们都引为不祥,握手拥抱,更是万不可能。我们的印度朋友告诉我们,这个阶级的人数,占全印度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五,在安得拉省,占本省人数百分之三十五。居住在凡努刻尔村的“贱民”,多半是务农的。
在温煦的阳光下,那天的凡努刻尔村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家家门口画着吉祥图案,台阶上站满了披红着绿笑嘻嘻的观看的妇女和儿童。我们一路接受着花环,一路又把花环投给她们,她们就笑着争着来接。到了村里,匆匆到农园果圃参观了一下,便去赴群众大会。那里一大片草地上,早已坐满了人,在广场的四周,椰子树下,榕树下,山坡上,水池边,也黑压压地站满了人。我们注意到有一群妇女,远远地站在群众的背后,不好意思向前。我们听说她们是“不可接触”的“贱民”的时候,我们便挤到她们前面去,和她们紧紧地握手,热烈地拥抱。她们喜出望外地,迟疑地轻轻地接住我们的手,老大娘们流着泪把头靠在我们的肩上,那种欢喜感激的神情,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的!我们又请求去参观她们的住处,她们更加高兴地带我们进入路边树下土墙草顶的小屋,里面很阴暗却很干净,土台陶罐,位置井井。可惜我们不通语言,也没有时间多坐,匆匆地道了谢,就又出来。在正午的烈日下,和她们一同看了台上和场上的表演,又听了音乐,我们心里情感的沸腾,和天上的骄阳,成了个正比例。
十二月三十日和三十一日两天,我们参观了阿旃陀和埃娄拉两处石窟。
阿旃陀石窟在西印度的海德拉巴省,阿兰格巴城北五十五里,阿旃陀村北边的一座山里。这座簸箕式的山崖,高二百五十英尺,山间有一道清泉,曲折下泻,流入平原。三面山崖上共凿有石窟二十九处,其中五处是佛殿,二十四处是神室,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中间连续进行的巨工。这几百年是印度佛教全盛时代,这山峦回抱流水淙淙的“世外桃源”,成了佛门弟子养静修行的地方,而那时印度劳动人民中的名工巨匠,也在这伟大的工程上,表现了他们最神妙卓越的天才。
这二十九处石窟,好像是一座文化博物院,这里有绘画、有雕像、有建筑,综合了印度艺术的大成。可惜我不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只知道倾倒赞叹,而不知从何欣赏起。在这处石窟里,我最爱的还是壁画,而比较完整的只有六七处,在第一洞里的最为出色。这里的墙壁上,仰顶上,厅柱上,都画有佛陀前生的许多故事,虽然大半剥落模糊,但其气魄之雄大,形象之修伟,轮廓线条之自然工细,人物情态之传神逼真,较之以后的印度绘画,有过之无不及,其他如走兽、飞禽、游鱼、鲜花……亦莫不奕奕如生,这些残缺的巨幅,仿佛是一幕一幕的古剧,展览在我们的面前。剧中人物有王子、修士、舞女、象奴……以及形形色色的男女老幼。每幕戏剧也都有它的绝好的背景,有宫廷、园榭、城市、民居、森林、丛莽……每个故事,每个姿态,都生动地反映了那七百年间印度人民生活的各方面,以及那个时代居屋、器皿、服装、礼俗的形式样款。绘画的气派作风是那样的活泼,雄健,快乐,大胆,没有一点沉郁的气息。
至于雕刻方面,印度的神像,佛像,“飞天”,以及其他的人像,都是半裸露的,充分地表现出理想的健康的男女体格,所谓之“目如荷瓣,腰如狮子”,真是骨肉均匀,婀娜刚健,尤其是舞蹈的神像和人像,把迅疾和翩婉的舞态,有力地在刀斧下刻划出来,使人瞻仰之下,有“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春光”的感觉。第一洞佛堂里的说法大佛像,因着洞外映射的光线,清晨,正午,黄昏,强弱浓淡的不同,在“巍巍满月”的巨大面庞上,会呈现出微笑,欢喜,沉思,三种不同的神态,尤为杰出。
石窟殿堂的凿造,是印度建筑独特的色彩,这工程的巨大,布局的谨严,雕饰的精巧,充分地表现出印度劳动人民的高度文化艺术水平,和坚韧的生活力。这里的二十九处石窟,完全是佛教建筑形式。僧室的构造,是门外多有柱廓。门内是一个大厅,平的仰顶,厅内多有整齐排列的大柱,柱上和仰顶上都有雕饰。三面石壁内有洞室,后壁中间洞内有佛堂。佛殿的构造是正面门上有高大的穹窗,门边有守门神像。
各窟的构造,又因着时代的不同,而有差异。我不懂建筑,也就分辨不清,但是将整座坚固的崖石,自外而内,用斧用凿,慢慢地将它挖成宽阔高大的殿堂,除了门窗洞龛,还得曲折地留下柱子和佛像等等的位置。这坚韧的耐心和精密的计算,使我们不能不对于印度劳动人民的坚强的活力,和高度的艺术水平,产生无限的佩服和赞叹!
在我瞻仰印度的建筑、雕刻、绘画……的时候,总使我想到几千年来千千万万智慧优秀的印度劳动人民,在本国的封建主义和外国的帝国主义的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只能流血流汗地为骑在他们头上的人们,建造些宫殿、陵墓、寺庙、城堡……供给这些人们穷奢极欲的享受;到了人民能够快乐自由地为自己服务的时候,更不知会有多少更伟大更光辉的艺术作品涌现出来,比如印度人民优秀的女儿拉克西弥·巴依的高大的纪念碑堂,或是年轻貌美的她的擐甲执戈挺立在石壁上的雕像,那时印度人民的热情的朋友,更将如何的赞叹欢喜呢!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