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五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1014天前 | 34761 次浏览 | 分享到:


吐鲁木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感激和热情,决不是个别的,他代表了三千五百万的少数民族的心情。


在我们的五十一个少数民族中,只有蒙、满、藏、维吾尔等二十一个民族是有文字的。


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有的就用植物的叶子,谐音会意,来传达他们的思想,比方说景颇族以一片喜兰含的叶子代表:“我永远等你”,以般涅的叶子来代表:“咱俩恩爱永不分离”


等等,但是社会生活渐渐复杂了以后,这种交际的工具就不够用了,没有文字的民族,总感到无穷的苦恼。解放后,国家组织了有二十多个民族成员的七百多人的七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队,深入全国十六个省(区),作了三十三个民族语言的调查工作。然后设计了十九种少数民族文字方案,为了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友谊,确定为少数民族创造的文字字母,要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在读音和用法上尽量与汉语拼音方案取得一致。已经推行了新文字的少数民族,他们就有了用本族文字印行的报刊和课本,他们的快乐是不可形容的!


一位苗族姑娘给毛主席的信上说:“新创的苗文很好写,一个多月就学会了。我热爱苗文,就像热爱我的绣花针一样。


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让它像绣花针一样,绣出民族文化的花朵,永放光芒。”这是一封含有多深的情感和诗意的信呵!


在东北馆里,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人数最少的赫哲民族。这个民族本来被称为“鱼皮鞑子”,因为他们穿的是哲罗鱼皮做成的衣裤。他们居住在乌苏里江、松花红和黑龙江流域,整天驾着小舟在江上过着原始的捕鱼生活。解放前,日本人毁灭了他们的村庄,破坏了他们的生产。他们生活极其困苦,人数也少到四百多人。现在赫哲族的人口已增加到六百多人,儿童已全部上学。如今在黑龙江上,驶着小汽艇突突地往来的,都是快乐勇敢的赫哲族渔人了,这是多大的改变呵,怪不得赫哲族的姑娘会高声唱出:


高高的山呀蓝蓝的水呀,蓝蓝的水呀,山上有野兽呀水里有鱼,水里有鱼,共产党的领导多么好哟,日子越过越美好哟,越美好哟!


在各馆里参观,这种生动的新旧对比的鲜明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我们看到在四川省的九个民族之中,解放前生活在奴隶制度社会的凉山彝族,他们的娃子(奴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他们夜里睡在囚笼般的木柜里,颈上系着铁链,上面压上大石,或者睡着看守的人,其他种种种种防止逃走的方法,更是极其残酷。在这馆里工作的一位青年,就是在十二岁的时候,从云南的金沙江被抢上山的,他带着郁抑地说了一些他自身经历的痛苦,但立刻又开朗地说,“大凉山解放了六十九万多奴隶,那里也早已成立了自治州了。”这些奴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下,勇敢地钻出了木柜,敲断了枷锁,过起了幸福、健康的、人的生活。他们感谢党给他们的力量,他们唱:牛的力量在颈子上马的力量在腰背上翻了身的彝族人民力量就在共产党的领导上云南省的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改革前也是在封建的土司制度之下,过着牛马不如的日子。那里有一百零八个土司,是世袭的农奴主,他们养尊处优,有成群的农奴,分住在专寨里面,替他们做着不同的工作,比如织布寨,抬轿寨,挑水寨,养马寨,歌舞寨,放炮寨,还有守坟寨,背娃娃寨等,名目繁多。总而言之,农奴们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土司,付出自己一生血汗的劳动!经过和平协商改革,他们也已从沉重的劳役中解放出来了。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中,还有停留在原始公社制度的佤族,他们刀耕火种,并杀头祭谷,祈求丰收,生病时也只是延请巫师,杀鸡祭鬼。解放后,这些民族的文化,生活,蒸蒸日上,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他们现在有民族文字的图书九十种,民族地区报刊五十七种,俱乐部一万六千多所,文化馆六十七所,专业的民族歌舞团七个。刀耕火种的佤族,也有了新式农具,而且有了照明的电灯和新式的医生了。


最后我们走到楼下的西藏馆,这本是西翼楼下的文娱馆和餐厅,现在里面陈列着关于西藏农奴制度的一切,其中有看了使人气愤填胸的封建农奴主用以折磨农奴的刑具,如割眼的刀和石帽,站笼,同时可以拷夹四个农奴的木架,以及剥下的人皮,斩下的人手,最骇人听闻的还有被反动活佛毒害后塑成“吉祥天女”的小女孩的尸首。另一角,我们又看到农奴主的衣物享用,和农奴的衣食的天悬地隔的对比。愤怒之余,我们想到这个万恶的剥削制度,已被推翻,我们又不禁为西藏革命的成功和西藏广大人民所得到的新生而欢呼称快!


西藏人民在开始走向幸福生活的日子里,是忘不了他们幸福的根源的,他们唱:过去的日子比苦荞还苦今天的生活比蜂蜜还甜苦日子丢在怒江里幸福的日子莫忘了毛主席我们少数民族的文艺,本是最丰富多彩的,他们的音乐歌舞,是最优美活泼的,他们的手工艺品是最美丽的,展览馆里所陈列的如同布依族的腊染,苗族的刺绣,壮族的锦缎,傣族和藏族的银器等等,都使参观者留连不置。但是我心中所憧憬的,却是我所记得的少数民族所写所歌唱的热情洋溢的诗歌。从黑暗走到光明里的人们,看到自己的家乡和祖国一同飞跃前进,望到了自己民族的美丽光明的远景,他们的诗情更加奔放,他们的诗意更加美丽了。当我走出民族文化宫,回望那银白色蓝顶的高塔的时候,我忽然忆起拉萨河谷藏族的民歌中有一节:北京是个银子的城,据说那里有座银子的宝塔,那不是银子的宝塔,那是毛主席的英俊的巨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