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来源: | 作者:康拉德-赛茨 | 发布时间: 1209天前 | 34992 次浏览 | 分享到:

        就连日本也陷入了“中国恐惧”之中。新闻媒体一片恐慌,报纸、电视连篇累牍地报道日本的企业不断在中国建厂生产的情况。曾经如此强大的电器公司离开了驻地日本,来到了仅有300公里之遥的邻国,这里每小时的工资是日本本土的1/15到1/40。日本的工业生产在2001年下降了8%,然而中国却上升了10%以上,而且前一年甚至升了15%。日本与中国的贸易赤字不断增大。 

        

        日本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同样受到了中国的排挤。2002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出口可能会超过日本对美国的出口。曾经占垄断地位的日本电器产品今天在中国也能以相同的质量生产,尽管部分关键零部件仍需日方的帮助。这些电器产品有:空调、家用电器、电视机、DVD机、半导体、微机和微机辅助设备、电话交互系统和移动电话等通讯设备。所有这些产品都以微薄的利润成批生产,只是高级技术还掌握在日本人手中。 

        

        尽管日本在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上是亚洲的中心,然而日本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已经感受到了就业的威胁。如同美国的高技术企业一样,日本的企业也在中国设立了研发和设计中心。例如东芝公司,计划将它在上海的微机芯片研究人员数增加到上千人;世界最大的电器公司松下公司在中国已有4万员工,现在他们又在北京设立了一个手机和数字电视研发实验室,在苏州设立了家用电器实验室。到2005年,在北京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将达到1500人。那么,日本本土的研究人员将来做些什么呢? 

        

        西欧、特别是德国的工业景况还是不错的。德国工业的核心是由几千家中型企业构成的,她们拥有“藏而不露的冠军”殊荣,控制着世界许多特殊产品的市场,从装瓶机到彩色蜡烛颜料配制设备都由德国公司控制。在下面这些领域中中国几乎还不可能造成什么威胁,例如高效能机器、印刷机、机器人和其他自动化设备以及光学、激光技术和医疗技术等。我们的汽车工业也同样如此。汽车工业在世界市场上主要被五六个大型企业所控制。大众汽车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占据了统治地位。同样德国的化学工业在全球范围内就技术而言占主导地位,有强大的竞争力。 

        

        但是标准产品生产厂家,例如标准钢、标准机械、电视机和家用电器的生产厂家在德国,而且在欧洲都面临着严酷的局面。汉堡港口负责设备的经理说,他们的集装箱设备以前都是从德国厂家订购的,但2001年首次购买了中国的产品。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灯具生产厂家抱怨,中国的竞争给他们带来了威胁。如果我们把绘画当作产品看的话,连巴伐利亚州的乡土画画家都抱怨说,中国的画家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售与他们相类似的画。 

        

        就连美国的经济界人士,或许也包括英国的经济界人士都在考虑调整结构,避开中国工业在许多领域中的挑战。如果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赤字很大,那么主要由于进口了纺织品、服装、鞋、花炮、餐具等美国不再生产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从中国进口,也得要从其他低工资国家进口。 

        

        在中国的德国企业   

        德国对华贸易出口在欧盟国家中占第一位,几乎占这些国家对华出口总额的40%。德中贸易额在2001年达到了320亿欧元,德国出口额增加了28%,增长120亿欧元;从中国的贸易进口增长7%,几乎达到200亿欧元。德国对华贸易赤字近80亿欧元,2002年,对中国的贸易出口额超过了对日本的出口。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直接投资情况良好。投资额度看上去有些低。根据中国经贸部的统计,到2001年底德国累计直接投资额只有76亿美元。这个数字与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地位相比并不匹配。但这个统计没有考虑到再投资的问题,没有包括德国企业的一些子公司从香港、美国或者从欧洲其他国家投向中国的资金。如果把这些投资都算在一起,那可能是76亿美元的几倍。德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上,是由高度现代化以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生产设备和条件构成。德国设在中国的企业与在世界市场上的企业一样都具有领先地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