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42天前 | 48943 次浏览 | 分享到:

  后来卢照邻全身瘫痪了,他在难堪的疾病长期折磨中极度绝望。约在调露二年(680 年)前后,自沉颍水而死,结束了悲惨的生涯。

  卢照邻的作品,今存有《幽忧子集》7 卷,其中诗有90 余首,文有20余篇。他以七言歌行成就最高。前期作品以《长安古意》为其代表作。

  诗中以托古讽今的手法揭露了唐代京城长安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生活和统治集团的矛盾斗争。诗的前半部分铺陈长安的繁华景象,并以冷眼旁观的态度指出其好景不长:节候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后四句则以穷愁著书的汉代学者扬雄自况: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这与前四句描写长安繁华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诗人有着迥然① 卢照邻:《穷鱼赋并序》。

  ② 卢照邻:《释疾文》。

  ③ 《旧唐书》卷一九○《卢照邻传》。

  不同的生活情趣。全诗文笔纵横奔放,结构条理有致,善用排比铺陈。这首诗虽然在词句上没有完全摆脱六朝宫体诗的遗风,但在初唐前期七言古诗中是很少见的,它对歌行体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四节骆宾王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生于贞观十一年(637)前后。父亲骆履元,曾为青州博昌(今山东博兴南)令。幼时天资聪明,喜欢读书,七岁就能写诗。有一次在池边戏水,看到群鹅游于水中,便随口而咏成《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因此被人誉为“神童”。

  骆宾王从小随父到博昌。后父亲病故在任上,他随母亲迁居兖州瑕丘(今山东兖州),过着“糟糠不赡”、“箪食无资”的艰苦生活。后又流落在京、洛一带。

  龙朔元年(661),骆宾王被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龙朔三年(663)朝廷诏令各地荐举人才。李元庆让他自叙所能。他在《自叙状》中却自持清高:“说己之长,言身之善,腼容貌进,食禄要君,..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以为荣乎”,拒绝推荐。后又任过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等职。

  乾封元年(670),吐蕃东犯,骆宾王以奉礼郎从军西域。他写了许多边塞诗。记述了边塞军事生活的艰苦和自己慷慨从军保卫边疆的壮志。两年后,他又到四川,参加过姚州道大总督李义征讨蒙俭的战役。此后又在蜀中宦游多年,曾任武功主簿。

  上元三年(670)吐蕃进犯鄯、廓、河芬等四州。朝廷任命吏部侍郎裴行俭为姚州道左二军总管进行征伐。裴行俭想要骆宾王任掌书记,骆宾王以母老为由婉辞,后调任明堂县主簿。有名的长篇歌行《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并启》就是在调任之前写的。这篇长篇歌行以豪放的语言描绘了长安的繁华壮丽,“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帝居壮,安知天子尊。”同时又对王侯权臣的奢侈腐朽生活作了揭露,“王侯贵人多近臣,朝游北里暮南邻。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侠客珠弹垂杨道,娼妇银钩采桑路。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最后诗中对这些“自言千载长骄奢”的人发出警告,要他们知道会有“须臾失浪委泥沙”的那一天。这篇歌行与齐、梁宫体诗情趣迥异,它吸收了六朝乐府的格调,写法灵活,抒情叙事,运用典故,音节和谐,语言流畅,用数字对仗也较巧妙,是一篇为人所重视的作品,所以《旧唐书》说“当时以为绝唱”。

  仪凤三年(678),骆宾王补为长安主簿,后为朝官侍御史。当时正值武则天以“天后”掌政,制定告密法。由于骆宾王多次上疏讽谏言语不慎,被御史弹劾,诬告他任长安主簿时贪赃而获罪下狱。在狱中他写有《狱中书情通简知己》、《在狱咏蝉》、《萤火赋》等篇,咏物抒怀,申诉了自己的冤屈,并流露忧国之情。其中《狱中咏蝉》最为人所传诵: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诗中以蝉自喻,托物寄情,为自己的不幸遭遇,鸣冤叫屈。“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含蓄地表达了周围的政治气氛和自己的不得志。最后用“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的深沉有力语言抒发了自己的清白无辜,但又难以诉说的强烈感慨。此诗以蝉自喻,情与物融为一体。对仗工整,语言精练,是五言诗的名作。

  仪凤四年(679)唐高宗主东都洛阳,改元“调露”,大赦天下,骆宾王获释出狱。他写了长篇歌行《畴昔篇》,叙述自己的坎坷遭遇。随后北赴幽燕,被裴行俭招为幕府,出征突厥。有一首《于易水送人》即在此时所写: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与此同时还有《宿温城望军营》、《夕次蒲类津》、《边城落日》、《边夜有怀》等反映边塞生活的诗篇。

  调露二年(6s0)骆宾王被授为临海(今浙江天台)丞。他到临海后,郁郁不得志,不久弃官而去。嗣圣元年(684)骆宾王来到扬州。当时前相国之孙徐敬业,被贬为柳州司马。由于他们的处境有某些相近之处,逐渐结合成为政治上的伙伴。徐敬业与其弟徐敬猷,联络被贬为括苍县令的给事中唐之奇、贬为黟县令的詹事府司直杜求仁、出使扬州的监察御史薛璋,还有宰相裴炎、左骁骑卫大将军程务挺等人,以“皇唐旧臣,公侯家子”的身份,“匡复庐陵王”为号召,在光宅元年(684)九月于扬州起兵,领扬州大都督,讨伐武则天。在扬州的骆宾王也参加了徐敬业的幕府,任艺文令。有名的《讨武氏檄》(即《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就是由骆宾王起草的。这篇慷慨激昂的檄文,是骆宾王个人长期郁积在胸中悲愤和仇恨的总爆发,也反映了一些具有正统观念的封建士大夫对武氏统治不满的心声。檄文言辞激烈,有很强的号召力。最后两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诘问有力,发人深思,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全篇采用骈体,辞采华丽,对仗工整,刚毅有力。无论是叙事、说理、抒情都挥洒自如。据说武则天在读这篇檄文时,看到“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句,只是微笑而已。可是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便矍然问道:“谁为之?”当左右的人回答说是骆宾王所写时,她说:“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①可见武则无也不得不佩服骆宾王的文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