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32天前 | 46991 次浏览 | 分享到:

  建中四年(783)三月,荆南节度使张伯仪在安州被李希烈击败,失去旌节。李希烈派人把旌节和俘虏带给颜真卿看。颜真卿见后号啕大哭,跌倒在地,气绝而复苏,从此不与人说话。后来李希烈的大将周曾等人谋划袭击汝州杀死李希烈,尊奉颜真卿为节度使。事情泄露,李希烈将颜真卿拘送到蔡州,颜真卿考虑必死无疑,于是写好了遗书、墓志、祭文。李希烈僭越称帝时,派人问他称帝的仪式。颜真卿回答说:“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

  兴元元年(784),唐军重振,李希烈担心蔡州发生变故,就派他的部将辛景臻、安华来到颜真卿所住之处,在院庭中堆满了柴草,浇上油,对颜真卿说:“不能屈节,当自烧。”颜真卿起身投向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制止了他。七月,德宗车驾回到了长安,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由于参与了朱泚的叛乱,被处死。李希烈听说后极为愤怒,就在八月三日,派中使与辛景臻等人将颜真卿缢死,时年七十七岁。

  颜真卿的被害,在朝野引起了很大反响,三军为之痛哭,德宗停止朝见五日,谥号为文忠,下诏称他:“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新唐书》称他“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① 《资治通鉴》卷二二八,德宗建中四年。

  书法上的卓越成就颜真卿以造诣超群的书法艺术名高天下,他善写正书、行书,“自篆籀分隶而下同为一律号书之大雅”。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吸取了前代和同时著名书家的长处,陆羽称他的字体得王羲之之筋骨心肺,他的笔法还师承了唐代书法家张旭,并请教过僧人怀素。他对笔法很有研究,《广川书跋》称“其过人处正在法度备存而端劲庄特”。曾作笔法十二意。他以善写正书而名垂后世。字形具有蚕头燕尾的特点。“论者谓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此其大概也,至其千变万化,各具一体。若《中兴颂》之宏伟,《家庙碑》之庄重,《仙坛记》之秀颖,《元鲁山铭》之深厚,又种种有不同者,盖自有早年书《千佛寺碑》已与欧、虞、徐、沈暮年之笔相上下,及中兴以后笔力迥与前异,亦其所得者愈老也。”①他的书法遗迹一直为人们所珍爱,并给予极高的评价。宋代欧阳修得其断碑题跋说:“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端严尊重,使人畏而爱之,虽其残阙不忍弃也。”又说颜真卿“忠义之节明若日月,而坚若金石,自可以先后传世无穷,不待其书,然后不朽。然公所至必有遗迹,故今处处有之,唐人笔迹见于今者,惟公为最多。”①明代学者陈继儒得到颜真卿所写的朱巨川告身墨迹,就将其书房命名为“宝颜堂”。总之,他的高超书法和他的高尚品格一样,可以并传而不朽。

  ① 佚名:《宣和书谱》。

  ① 欧阳修:《六一题跋》。

  第二节柳公权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为唐朝名臣柳公绰之弟。少年时好学,十二岁时能写辞赋,他博通经书,元和初年,考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守夏州时,征召他为掌书记。他通晓音律,擅长书法,精于正楷,初学王羲之,后又遍阅近代各家笔法,而主要得力于欧阳询、颜真卿两大书家,笔力遒劲刚健,结构谨严,自成一家,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说,是对后来影响很大的书法家。穆宗即位时,柳公权入朝上奏,穆宗召见他说:“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当天就任命他为右拾遗、翰林侍书学士,后又提升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当时穆宗荒淫、放纵,不务政事,曾问柳公权用笔之法,柳公权回答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听后,脸色为之一变,知道柳公权是以笔法为喻进行劝谏。

  柳公权经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在宫廷之中作为侍书。他的哥哥柳公绰在太原任官,就写信给宰相李宗闵,说明家弟本来有志于专研儒学,却以侍书之职为朝廷所用,和卜筮之官颇为相近,心里感到耻辱,请求更换一散官。于是改任为右司郎中,后又改任为司封、兵部二郎中、弘文馆学士等职。

  但文宗对他很思念,又重新召他为侍书,并提升为谏议大夫,不久又改任为中书舍人,担任翰林书诏学士,文宗曾夜间召对柳公权,蜡烛已经燃烧尽而话没有说完,宫人就把蜡液粘在纸上继续用来照明。一次从幸到未央宫,停下车驾,文宗对柳公权说:“我有一喜事,边上衣赐,久不及时,今年二月给春衣纥。”柳公权上前表示祝贺。文宗说:“单贺未了,卿可贺以诗。”柳公权随即应声说:“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文宗非常高兴,称赞道:“子建七步,尔乃三焉。”

  还有一次与其他六位学士在便殿问对,文宗谈及汉文帝节俭,随即举起自己的衣袖说:“此澣濯者三矣。”学士们都赞誉文宗节俭的美德,唯独柳公权默然不语,文宗就把他留下问他为何不语。柳公权说:“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澣濯之衣,乃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文宗对柳公权说:“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以卿言事有诤臣风采,却授谏议大夫。”第二天,下诏任命他为谏议知制诰,学士之职依然。

  开成三年(838),柳公权被任为工部侍郎。一次,文宗召见他询问政治得失,柳公权回答说:“自郭旼除授邠宁,物议颇有臧否。”文宗说:“旼是尚父(郭子仪)之从子,太皇太后之季父,在官无过。自金吾大将授邠宁小镇,何事议论耶?”柳公权说:“以旼勋德,除镇攸宜。人情论议者,言旼进二女入宫,致此除拜,此信乎?”文宗说:“二女入宫参太后,非献也。”柳公权说:“瓜李之嫌,何以户晓?”并引用王珪谏太宗出庐江王妃故事,使文宗随即将二女送还郭旼。柳公权以忠言来匡正当时的弊政,大多类此。以后又晋升为学士承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