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31天前 | 46932 次浏览 | 分享到:

  武宗即位后,柳公权被罢学士承旨之职,任为右散骑常侍,后宰相崔珙引荐为集贤殿学士,掌管院事。李德裕平时对柳公权很优厚,但因为崔珙所引荐,心中很不高兴,将其降职为太子詹事,改任为太子宾客。后又接连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等官爵,食邑二千户。后又重新② 本节材料依据新旧唐书本传者,不另注出。

  任命为左常侍。有一次,武宗重新召见一失宠的宫嫔,对柳公权说:“朕怪此人,若得学士一篇,当释然矣。”就把面前的数十张蜀笺给了他,柳公权略加思考,而成一绝曰:“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①武宗看后极为高兴,命令宫嫔上前拜谢柳公权。以后又先后担任国子祭酒,工部尚书等职。咸通初年,为太子少师,咸通六年(865)柳公权去世,终年八十八岁。追赠为太子太师。

  柳公权在当时以书法名扬天下,上自皇帝以至公卿、大夫及来入贡的外国人无不喜爱他的墨迹。一次,文宗在夏天与学士联句。文宗说:“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柳公权接着说:“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其他几位学士也都相继联句,文宗唯独吟咏柳公权所续两句,称“辞清意足,不可多得”。就让柳公权题写在殿阁的墙壁上。字方圆五寸,文宗看后赞叹地说:“钟(繇)、王(羲之)复生,无以加焉!”宣宗尤为珍爱柳公权的墨宝,曾召柳公权到殿前,由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着砚台,枢密使崔巨源拿着笔,柳公权用真书在一张纸上写了“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十字;用行书在一张纸上写了“永禅寺真草千字文得家法”十一字;用草书在一张纸上写了“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八字。宣宗赏给他锦彩及瓶盘等银器。又让他自写谢状,不拘真书、草书。当时公卿大臣之家的碑志,不是出自柳公权的手笔,别人就会认为子孙不孝。外国人入贡专门准备钱财来购买柳公权写的字。柳公权曾写京兆西明寺《金刚经》,具有钟、王、欧、虞、褚、陆各家的笔法,为其得意之作。其流传的书碑很多,以《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为最著名,书迹有《送梨帖题跋》。

  ① 《唐诗纪事》。

  第三节怀素怀素(725—785),字藏真,本姓钱,长沙(今属湖南)人,后为京兆(长安)僧人,法号怀素。早年致力研究佛法,性格粗放,不拘小节,酷爱书法,据唐人陆羽《怀素传》所载:怀素“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由于家贫无纸练字,曾在家乡种芭蕉以供挥笔练字,所居号称“绿天庵”。但仍然满足不了他练字的需要,就漆一盘练习写字,又漆一木板练习写字,因为用力勤奋,不断摹写,使盘板都被磨破。“然恨未能远睹古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①到长安后,吏部尚书韦陟看到他的书法极为赞赏,认为他很有发展前途,说:“此沙门札翰,当震宇宙大名。”怀素感到“学无师授,如不由户而出。”于是拜金吾兵曹邬彤为师,学习笔法。邬彤对怀素说:“草书古势多矣。惟太宗以献之书如凌冬枯树,寒寂劲硬,不置枝叶。张旭长史又尝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凡草圣尽于此。”怀素连声说:“得之矣!”经过了一年多,怀素告辞而去。邬彤在他临行之前对他说:“万里之别,无以为赠,吾有一宝,割而相与。先时人传彤有右军恶溪小王骚劳三帖,拟此书课,以一本相付。”①这些对于怀素书法的进步是很有益的。怀素还与书法大家颜真卿多有来往,两人切磋琢磨,相互探讨,对笔法的理解更深刻了。怀素潜心于书法,颇有悟性。一天晚上观看夏天的云彩随风而动,变化无常,“顿悟笔法,自谓得草书三昧”。他练字下了很大功夫,以致秃笔成塚,他以擅长草书而闻名,尤其狂草最为人们所赞叹,论者称他的狂草如“惊蛇走虺,骤雨狂风”。当时的文士名流如李白、戴叔伦等人都曾写诗赞美他的狂草。李白的《草书歌行》称:“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说他的字“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如楚汉相交战。”在此之前,唐人张旭的草书享有盛名,号称“张颠”;而怀素的草书则称为狂,说他是“以狂继颠”②。

  怀素晚年的字更臻化境,字字如同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传世的字帖有《自叙帖》、《苦笋帖》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在《山高水深帖》题跋中称:“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后人作草,皆随俗缴绕不合古法,不识者以为奇,不满识者一笑。此卷是素师肺腑中流出,寻常所见,皆不能及之也。”①这不仅是对《山高水深帖》的评价,也是对怀素书法的高度评价。

  ① 《唐文拾遗》怀素《自叙帖》。

  ① 陆羽:《怀素传》。

  ② 佚名:《宣和书谱》。

  ① 《三希堂法帖》第五册。

  第三十三章刘晏杨炎第一节刘晏幼有神童之誉刘晏(715—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开元十三年(725),玄宗东封泰山,十岁的刘晏献上《东封书》,玄宗读后十分欣赏他的才华,遂命宰相张说试其才能。张说测试后,大为称奇,对玄宗说:“国瑞也。”即授任秘书省正字,从此号为神童,“名震一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