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36天前 | 47786 次浏览 | 分享到:

  ① 《通典》卷一九七《突厥》上。

  ②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太宗贞观二十一年。

  ③ 《唐律疏议》卷四《名例》。

  ④ 《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

  ⑤ 《资治通鉴》卷一九一,高祖武德八年。

  第五节太宗晚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一诗句对唐太宗来说不太适合,因为他毕竟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贤君。但他晚年的行事,也确实不如早年的兢兢业业,谦虚谨慎。这样就引起人们对他前后期政治的不同观感。贞观前期,唐太宗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遂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他曾经自鸣得意地说:“朕年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此则武胜于古也。少从戎旅,不暇读书,贞观以来,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行之数年,天下大治而风移俗变,..此又文过于古也。昔周秦已降,戎狄内侵,今戎狄稽颡,皆为臣妾,此又怀远胜古也。”①这种自满情绪使唐太宗在政治上产生了前后不同的变化。贞观十一年,魏徵上疏说:“贞观之初,侧身励行,谦以受物。盖闻善必改,时有小过,引纳忠规,每听直言,喜形颜色。”顷年则“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这是说纳谏不如以前了。魏徵又说,“贞观之初,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顷年以来,意渐深刻。虽开三面之网,而察见渊中之鱼,取舍在于爱憎,轻重由乎喜怒。”②这是说用法不如以前了。就在这一年,马周也上疏说:“贞观之初,率土霜俭,一匹绢才得粟一斗,而天下帖然,百姓知陛下甚忧怜之,故人人自安,曾无谤誌。自五、六年来,频岁丰稔,一匹绢得十余石粟,而百姓皆以陛下不忧怜之,咸有怨言,以今所营为者,颇多不急之务故也。”这是说徭役比以前繁重了,繁重到“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③这表现在哪里呢?首先是营建宫殿。从贞观八年,太宗断然不顾群议,修复洛阳宫后,接连在洛阳修飞山宫,在汝州修襄城宫,在长安修翠微宫,在宜君修玉华宫,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其次是对边疆的用兵不戢,贞观末年,西取龟兹,东击高丽。为准备再次征辽,大量征发江南、剑南民工造船,既役民力,复征“船庸”,因此“民至卖田宅,鬻子女不能供;谷价踊贵,剑外骚然”④。激起了雅(四川雅安)、邛(四川邛崃)、眉(四川眉山)三州僚人的反抗。

  贞观后期,唐廷还出现了废立太子之争。太子承乾放荡不羁,不近正士,不听规谏,甚至纠集党羽,密谋为变,终于贞观十七年谋泄被废。太宗原想立魏王泰取代承乾,但遭到魏徵等人的反对。承乾被废后,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的推戴下,太宗经过反复考虑,决定立晋王治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唐高宗。

  太宗少娴骑射,驰骋疆场,长习文事,优游翰墨,身体本来很好。但早年曾患气疾,累年不愈。在征辽的归途中,得过癰疾。贞观二十一年,又得风疾。由于疾病缠身,就在这年前后已“饵金石”①。所谓金石,大概就是丹药。次年,有个印度方士那罗迩娑婆,“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太宗“深加礼敬,馆之于金飚门内,造延年之药。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① 《贞观政要》卷十。

  ② 《贞观政要》卷五。

  ③ 《贞观政要》卷六。

  ④ 《资治通鉴》卷一九九,太宗贞观二十二年。

  ①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太宗贞观二十一年。

  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但是“药成,服竟无效”②。实际上太宗服食此药,不但无效,而且是中毒暴亡。高宗时的郝处俊和宪宗时的李藩都谈到这件事,李藩说:“文皇帝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③因为他时代较后,忌讳较少,所以说得很坦率。唐太宗卒于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时年五十二。葬昭陵(在今陕西礼泉东北九嵕山)。

  唐太宗论其私德虽有不足,但他作为一个历史的巨人,则光照简册。他少娴军事,能征善战。自晋阳起兵,北翦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轻扫刘黑闼,奠定了全国统一的基础。即位以后,他吸取历史上各朝特别是隋朝的统治经验和隋末农民战争的深刻教训,励精图治,明于知人,善于纳谏,厘改政治制度,发展社会经济,提倡学术文化,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贞观之治”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他既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罕有的英明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② 《旧唐书》卷一九八《天竺传》。

  ③ 《旧唐书》卷十四《宪宗纪》。

  第八章长孙无忌房玄龄第一节长孙无忌戚里右族,秦王腹心长孙无忌(?—659),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先世出自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祖父长孙兕仕北周,官至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平原公。父长孙晟,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无忌从小爱好读书,因而“该博文史”①,通达颖悟,富有谋略。其妹十三岁“嫔于太宗”,即唐太宗文德皇后。隋义宁元年(617)七月,李渊起兵太原,向长安进发。九月,渡过黄河,进入朝邑(今陕西大荔东)长春宫,长孙无忌即前来进见。李渊见他有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从此,长孙无忌常随从李世民征战,成为他的心腹人物。后因功擢任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秦王李世民在平定天下时屡建大功,位望隆重,从而威胁着李建成的太子地位,于是他们兄弟之间围绕着储位暗中角逐,并逐渐表面化了。武德九年(626),太子建成以反击突厥侵犯为名,欲乘机调出秦王府精兵猛将,并与齐王元吉谋杀秦王。长孙无忌见形势十分危急,极力劝说秦王先下手为强,杀掉太子。他说:“今大王临机不断,坐受屠戮,于义何哉?若不见听,无忌等将窜身于草泽,不得居王左右。”①六月三日,秦王命长孙无忌等将房玄龄、杜如晦召入王府,共商对策。经过筹划后,决定先发制人。六月四日凌晨,长孙无忌等随秦王伏兵于玄武门。当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早朝路经此门时,发动了突然袭击,成功地杀死了太子与齐王。事变后,秦王李世民被立为太子,无忌任太子左庶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