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并不甘心失败,大业九年,又发动了对高丽的第二次进攻。正当陆军进抵辽东作战,水军刚要出海的时候,礼部尚书杨玄感突然起兵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围攻东都。炀帝闻讯,立即撤军回救洛阳,平息内难。高丽军尾随追击,军资器械,损失甚重。
大业十年,隋炀帝仍以“拔海移山”之志,第三次进攻高丽。来护儿军至卑沙城(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打败高丽军,正要进攻平壤,高丽亦因困敝不堪,遣使乞降,囚送叛将斛斯政。炀帝看到国内形势不佳,便借此班师,转而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军。
① 《隋书》卷八一《流求国传》。
② 《隋书》卷六四《陈稜传》。
③ 《隋书》卷四《炀帝纪》下。
① 《资治通鉴》卷一八一,炀帝大业八年。
第五节隋的灭亡隋炀帝即位以来,为了满足无穷的欲壑,大兴土木,广事征调,到处巡游,挥霍浪费,以致“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②。又加连年发动对高丽的战争,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山东、河北一带为出兵高丽的基地,兵役、力役最为严重。大业七年,邹平县民王薄首先起义于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南),作《毋向辽东浪死歌》,反对用兵高丽。于是义军蜂起,刘霸道起于平原豆子■(今山东商河、惠民境),孙安祖、窦建德起于高鸡泊(今河北故城西),鄃县(今山东夏津)人张金称、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达亦各在境内起义。隋炀帝一开始就用严刑酷法镇压人民的反抗怒火。下令为盗者随获随杀,甚至抄没全家。樊子盖镇压汾、晋间起义军时,大肆烧杀;王世充镇压刘元进领导的起义军时,一次坑杀三万人。但是屠杀只能激起人民更大的愤怒,起义队伍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大业十二年,隋炀帝不顾廷臣的劝谏,第三次南巡江都。他写诗留别宫人说:“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面对土崩瓦解的形势,他却说得如此轻松!他在江都一年多的时间里,生活更加荒淫。自知末日快到,对萧后说:“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陈后主),卿不失为沈后(陈后主妻),且共乐饮耳!”又对镜对萧后说:“好头颈,谁当斫之!”萧后惊问其故,他笑道:“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①这些话表现出他在农民起义的压力下,狼狈不堪的情景。
大业十三年(617),农民起义有了巨大的发展。齐郡杜伏威率众渡淮,攻占历阳郡城(今安徽和县);渤海窦建德据有河北,在乐寿(今河北献县)称长乐王;李密据洛口城(今河南巩县东南)称魏公,威胁洛阳。隋炀帝见中原大乱,不敢北归,谋建丹阳宫,保据江东。但随从的骁果卫士多是关中人,怀念家乡,时有逃散。大业十四年(618)三月,虎贲郎将司马德戡、元礼和监门直閤裴虔通等,利用骁果的不满情绪,推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把炀帝用腰带勒死,时年五十。历时三十八年的隋朝统治到此便告结束了。
② 《隋书》卷二四《食货志》。
① 《资治通鉴》卷一八五,高祖武德元年。
第三章高颎宇文恺第一节高颎隋代第一名臣号称“真宰相”的高颎(541—607),是隋代的第一名臣。他字昭玄,一名敏,渤海落(今河北景县)人。父宾,仕东魏,因避谗奔西魏,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颎少时明敏有器局,略涉文史,尤善辞令。年十七,北周齐王宇文宪引为记室。武帝时,袭爵武阳县伯。由内史上士,迁下大夫。以平齐有功,拜开府。宣帝即位,隰州稽胡为乱,颎从越王宇文盛讨平之,开始表现出他的军事才能。
北周末,杨坚为左大丞相,总揽朝政,阴图禅代。素知高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想要用他为辅佐,派杨惠前往示意。高颎欣然承命说:“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①。这样他就做了相府司录,成为杨坚的心腹。就在这时,相州总管尉迟迥发动了反对杨坚的战争。杨坚派名将韦孝宽等出击,军至武陟(今属河南),与敌军隔沁水为阵,相持不进。杨坚以诸将不一,恐生变故,要派心腹一人前往监军。先叫少内史崔仲方去,仲方以父在山东为辞。又叫刘昉、郑译去,刘昉说他没有带兵打过仗,郑译说他母老不便远行。杨坚正在感到棘手的时候,高颎却挺身而出,自请前往,杨坚非常高兴地应允了。高颎奉命以后,连母亲也来不及辞别,便立即出发。他到了前线,在沁水上架桥,渡过军队以后,便下令焚桥,以绝士卒反顾之心。于是韦孝宽率军奋击,大破敌军,敌将尉迟惇(迥子)单骑逃走。韦孝宽乘胜前进,追至邺下(今河南安阳),尉迟迥全力拒战,孝宽等军不利而却。高颎与大将宇文忻、李询等设计破之,遂平尉迟迥。因此高颎更加得到杨坚的信任,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杨坚称帝,以颎为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又拜左领军大将军。一时贵宠,“朝臣莫与为比”。在这以后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高颎辅佐隋文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政治方面,开皇元年(581),高颎奉命与郑译、杨素等修订刑律,“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①,制定新律,奏请颁行。新律废除了枭首、轘身及鞭刑,减轻了徒刑,还取消了一些“楚毒备至”的讯囚酷法,如用大棒、束杖、车辐、鞵底、压踝之类。对旧律作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开皇二年,隋文帝以长安旧城,自汉以来,屡经战乱,凋残日久,在苏威、高颎等人的谋议下,决定在龙首原创建新都,以高颎领新都大监,“制度多出于颎”。为后来唐代长安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其他行政、官制等各种制度,也大都在高颎的主持下,斟酌损益,建立新的制度,巩固了隋朝的统一局面。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