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122天前 | 75856 次浏览 | 分享到:

  宋濂所讲的这些道理,都深深地影响着太祖。虽然明初朱元璋对文人的举措反复无常,他的“文字狱”亦发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但也有不少史料可以证明太祖“好儒”的做法,这或许与宋濂的影响不无关系。因此太祖每与群臣言及,皆称其“淳谨君子,辅导有方”①。

  宋濂辅导太子朱标,先后十余年,一言一行教太子遵守礼法,导他走上正道。每当他和太子讲解学业,谈到政教及前代兴亡事情,太子的意见,他认为是对的,就说“应该如此”,若是不对,他便说“不该如此”,绝不投太子所好,或作模棱两可的答复。至正二十五年(1365),他返乡省亲,太祖和太子给他许多赏赐。他上书道谢,并在信中继续勉励太子要以“孝、友、恭、敬、进德、修业”为努力目标,“毋怠惰、毋骄纵”。朱元璋看到这封信,非常高兴,把太子找来,亲自为他详细说明信中的内容。又写信褒奖宋濂,还叫太子回信以示感谢。

  宋濂的尽心辅佐,赢得朱元璋和太子的信任,更以其忠厚诚谨,得以久① 《明史》卷一二八《宋濂传》。

  ① 《国朝列卿记》卷十九。

  居庙堂之上。

  宋濂久居宫禁,严格约束自己,对朝中诸事绝不向外人道及。为了能时刻自我警醒和约束,他还在自己的住室中写了“温树”两个大字,每当有人问起朝内之事,他就指着这两个字作为回答。“温树”的典故,原来是汉成帝时孔光的故事。时孔光官至御史大夫,谨慎守法度,对家人亦绝口不言朝中政事,家人或问宫内温室①树皆何木,孔光也嘿然不应。宋濂用这两个字,其用意不言自明。但宋濂对太祖却很坦荡,虽家事,苟有问,亦一一道之。有一次,宋濂和朋友在家中喝酒,太祖秘密派人侦察。第二天,太祖问宋濂说:你昨天喝酒没有?跟谁一起喝?用些什么菜肴?宋濂都据实回答,太祖很高兴,笑着说:一点都不错,你果然没有骗我。太祖想让他参预朝政,他推辞说:“臣无他长,徒以文墨议论待罪禁林足矣!”因此,太祖对他益厚。每次在便殿朝见,都要设座命茶。早晨,则叫他陪同进膳,下朝后,也常反复咨询,直到夜半才散。有一次,太祖跟他开玩笑,宋濂不善喝酒,太祖强要他喝,只喝下三杯酒去,宋濂就摇摇晃晃了,太祖看他行不成步的样子,高兴得哈哈大笑。然后太祖亲御翰墨,赋《楚辞》一章以为赏赐,并命侍臣咸赋《醉学士歌》,还说:“俾后世知朕君臣同乐若此也。”太祖又曾亲手调甘露汤给宋濂喝,并说:“此能愈疾延年,愿与卿共之。”又命太子朱标选良马赐宋濂,还亲自写了一首《白马歌》,以示宠耀。

  宋濂终于以诚信获得了太祖的好感,但他更以自己高尚的品行,赢得了太祖的信赖。他长期侍从内廷,但从不说别人的坏话。有一次,朱元璋询问群臣的好坏,宋濂只举出那些正直的大臣,对其他人则一言不发。太祖问他,他就说:我说他好,是因为他和我是朋友,我了解他,才说他好;那些和我没交往过的人,我不知道他好坏,就无法说了。还有一次,主事茹太素上了封万言书,太祖看了十分生气,便征求廷臣的意见。有的廷臣迎合太祖的意旨说:“这书不敬!”“这书诽谤!”“这书不合法度!”独独问到宋濂时,宋濂说:他是尽忠于陛下的!陛下既然广开言路,怎么又要深责臣子!过了一会儿,太祖仔细看完上书,觉得很有些可供采纳实行的地方,就召集那些廷臣斥责一顿,并说:“向非景濂,几不误罪言者。”太祖常在朝廷上说:古人最高等的是圣人,其次是贤人,再次是君子。宋景濂事我十九年,未曾讲过一句谎话,未曾批评过一个人的短处,宠辱不惊,始终若一,他不只是个君子,可以说是贤人了。

  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为了褒奖宋濂的功劳,特封他的次子宋濂为中书舍人,长子宋瓒之子即长孙宋慎为礼仪序班,并对他们多方教诫。朱元璋笑着告诉宋濂说:“卿为朕教太子诸王,朕亦教卿子孙矣!”洪武十年(1377),宋濂以老病乞归,朱元璋赐他《御制文集》一部及绮帛若干,皇太子赠衣三袭。太祖对宋濂说:“朕最慎于赉予,嘉卿忠诚可贯金石,故以是赐。”宋濂此时六十八岁,太祖还说:“藏此绮三十二年,作百岁衣可也。”太祖还亲自写诗为他饯行,“白下开樽话别离,知君此后迹应稀。”表达了太祖对宋濂的恋恋别意。宋濂致仕后,太祖为了表示对宋濂的恩宠,还给他的祖父、父亲赠官,赠官的封词都是太祖亲自书写的。

  宋濂走后,朱元璋不时在朝廷问起宋濂的情况。几个月后,宋濂也回朝拜见了太祖。太祖在端门接见了他,久别重逢,两人都高兴万分。太祖亲命① 温室:汉代宫殿名,汉代长乐宫、未央宫均有此殿。

  仪曹诸官将醇酒、精膳以及其他物品,送到宋濂的寓邸。太祖每日游观宫阙,盘旋禁御,都邀上宋濂,两人还像从前一样,宋濂陪太祖在便殿进膳,太祖向宋濂咨询国事,日晚始散,其恩礼之优,群臣莫敢奢望,太祖也常赞叹说:“纯臣哉尔濂!”宋濂这次来朝,一共逗留两个多月,到这年年底才离开。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一生读书很多,文章也写得好,当时的人都以能得到他的文字为荣。相传刘基曾对太祖评论当代文章时说,天下文章以宋濂为第一,自己不过居第二。

  宋濂一生著作甚丰,后人将其编为《宋学士全集》75 卷,其中包括《銮坡集》20 卷,《翰苑集》20 卷,《芝园集》30 卷,《朝京稿》5 卷。他的文学成就主要是散文方面,诗文不多,仅《列朝诗集》收其诗六十一首。他的散文宗法唐宋,“醇深演迤”①,辞采雅丽,《四库总目》评其文曰:“雍容浑穆,如天闲良骥,鱼鱼雅雅,自中节度。”然而由于他长期受正统儒学影响较深,故其文又不免“醇正有余,恣肆不足”。不过他散文中的传记很有特色,既汲取了古代传记文学的精华,又有自己的创造,褒贬人物寓于叙述之中,很能反映人物的个性。如《秦士录》、《王冕传》、《李凝传》、《胡长儒传》、《杜环小传》、《记李歌》等,都是其传记中的名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