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25天前 | 58369 次浏览 | 分享到:

  ② 《引罪告病疏》,《黄漳浦全集》卷一。

  ③ 庄起俦:《漳浦黄先生年谱》卷上,崇祯四年条(以下简称《庄谱》),见《黄漳浦全集》。④ 以上两疏引文据《明史》本传,文字与《黄漳浦全集》卷二所载原疏,略有不同。① 《庄谱》卷上,崇祯五年条。

  ② 以上两疏引文据《明史》本传,原疏载《黄漳浦全集》卷二。文字上,两书互有差异。③ 《庄谱》卷上,崇祯十年条谓:“五月升谕德”,时间上有误。据黄道周本人疏文,升谕德应在六月上《回天》、《省刑》两疏之后,《三罪四耻七不如疏》之前。又道周自云升“左谕德”,《明史》本传作“右谕德”。

  邪压正,无意受命,具疏辞职,并自劾有“三罪四耻七不如”。用自陈不职的形式,进一步指斥朝政,希望崇祯帝能有所醒悟。十二月,升少詹事协理府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充经筵日讲官,纂集经书,为太子讲读。然而时过数月,黄道周又因上书言事被赶出都门。十一年七月初,他同时上三疏,一劾兵部尚书杨嗣昌夺情入阁;一劾陈新甲夺情起宣大总督;一论辽东巡抚方一藻和议失算。是时,崇祯帝正为清兵频频进攻和明末农民大起义南北交攻,弄得焦头烂额,走投无路,凡事更加一意孤行,不听劝谏。杨嗣昌等人又恃上怙宠,借机对黄道周的《三罪四耻七不如疏》断章取义,大肆攻击。八月,遂以“朋串扰乱”①的罪名,将其连降六级,贬为江西布政司都事②。这次,他没有遵旨赴任,而是以养病为由请求回家。当时他已年届五十四,南归途中思绪万千,萧然感叹,对送别他的朋友吟了这样四句诗:“从此辞君各千载,故园门前千尺海;海中疏岛千高驼,记得投竿双膝在。”③准备自此之后,要在山里老家谢绝一切宾客,不事应酬,安安静静地闭门守家,研究经史,著书立说,用笔墨伴随度过了“残生余年”。

  可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很快就使黄道周隐居山林的生活愿望成为泡影,随之而来的是血淋淋的严刑拷打的监狱生活。崇祯十三年,江西巡抚解学龙在举荐地方人材时,对黄道周推奖备至,而大学士魏照乘因甚恨道周而指责解学龙“滥荐”。崇祯帝邪正不辨,偏听偏信,也认为解学龙是“党庇行私”,将解学龙与黄道周加上“党邪乱政”的罪名,立削其籍。四月,解入诏狱①。黄道周亦于七月被捕至京,与解学龙各杖八十,下镇抚司狱论死。此时,与黄道周素无往来的户部主事叶廷秀等抗疏力救,也被逮入狱。在狱中,黄道周惨遭掠治,备受折磨,遍体鳞伤。但他意志刚强,宁死不屈,仍然坚持日夜著述,手写经书一百二十本,并研理极数,成《易象正》十二卷。十四年三月杨嗣昌死,刑部的官员亦认为所加黄道周的罪状证据不足。十二月,得旨赦出,谪戍湖广辰阳②。十五年六月,赴谪抵江西九江。八月,崇祯帝召见阁臣,再度入阁的周延儒欲用黄道周,乘间上言:道周家贫子幼,生活清苦,事亲极孝,学无不通。十月接旨:“念其清操力学,尚策励,特准赦罪还职。”③此时,黄道周“通籍二十载,历俸未三年”,一再忤旨被罢,再也无心继续供职。由江西返回南京之后,于闰十一月,遣义男上《免戍辞职疏》、《乞赦解学龙叶廷秀疏》,即告病从南京径直回家④,重操旧业,次第完成《孝经集传》、《坊记》诸书。

  崇祯十七年春,风云骤变,皇朝更迭。黄道周在家闻明亡如丧考妣,“袒发而哭者三日”。五月十五日,凤阳总督马士英等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建立南明第一个小朝廷,以翌年为弘光元年。因众望所归,黄道周被命为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六月二十二日,他遣义男上《时务疏》,献进取之策,谓:“窃意今日之事,类多伏莽,不设重臣,不能复驭。盖以南都① 《庄谱》卷上,崇祯十一年条。

  ② 《明史》本传作“照磨”。“都事”,从七品;“照磨”,从八品。此处依《庄谱》所载。③ 《庄谱》卷上,崇祯十一年条。

  ① 《明史》卷二七五《解学龙传》。

  ② 《明史》本传作:谪成广西。详参《明史》卷二五五“校勘记”第四条。③ 《庄谱》卷上,崇祯十五年条。

  ④ 《明史》本传云:道周既还,北上“见帝而泣”、“请假,准之”云云。不知所记有何根据。定鼎,则福建、江右皆为首藩。”应以闽之建阳、赣之雯镇、浙之衢州作为根本重地,积极组织力量,反击清军①。疏呈上而不见施行,黄道周不欲出。首辅马士英讽之曰:“人望在公,公不起,欲从史可法拥潞王耶?”②乃于九月十五日出山入道,途中又忽萌回车之意,为人所劝,方继续往行。十月二十一日抵衢州,闻升协理詹事府事、礼部尚书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上《衢州闻升辞职疏》,不准,始决意入南京。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正月入朝,见诸臣措置乖方,又闻刘宗周被逐,不欲久厕朝班,二月底疏请奉敕赴绍兴祭禹陵。祭祀毕,于四月就地疏请致仕,未得可否而南京陷落,弘光政权灭亡。此时,黄道周毫不畏惧,“誓死反清复明”,上疏潞王朱常涝及当时逃亡杭州的邹太后,令闽、赣、浙三省之兵奋起抗清。又草檄谕数千言,皆持而不下。已而,杭州亦失守。六月,黄道周在衢州劝唐王朱聿键驻跸衢州,以号召两浙,联络江右,以期中兴,恢复大明江山。而镇江总兵郑鸿逵等人则一味退却,拥兵自重,于是月底挟唐王偷安入福州。黄道周看到自己的主张不为所用,无奈尾随入闽,至浦城获悉唐王已于闰六月初八日在福州就监国位,因与诸臣政见不同,不想去福州受命,仅派人往贺,而己取道还山。唐王得报,遣使往迎之。“时百事草创,危疑未定”,人心涣散,大江江右诸臣又皆“拥众横行,蓄威自卫,而抱妻携子,藏马于舟,掠盗于道,经都越邑,嗷嗷瞻乌”③。黄道周以为不早正帝位,难以挽回民心,号召天下,于七月奉唐王即位,改元隆武。唐王以道周区划裁定大小礼节事务有功,升他为少保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寻加兵部尚书。在隆武政权中,唐王徒拥空名,实权掌握在福建总兵郑芝龙手里。道周观郑氏日图不轨,无法共事,上疏乞归。唐王留之再三,道周还是认为在朝廷中决不能有所作为,于是转而复请行边,督师征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