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上看,福建东南际海,事可无虑。其余三面环山:东北有仙霞岭作屏障;西北一路,经光泽出杉关,可入江西建昌府,但道路遥远,馈饷艰难;正北由崇安,出分水关,可入江西广信府,联络徽州抗清义军。而三路通道皆在福建建阳,是为闽北重镇;关外要害,则莫急于广信,可谓全闽北门。
据此,黄道周决定由正北出闽。七月二十二日朝饯启行。第二天,他即带着“三五秀才”离福州,经延平,至建宁,先后募得闽、浙诸门人子弟及各地乡兵四千人,九月抵崇安扎营待饷。上疏唐王,郑芝龙拒不发饷。十月一日,黄道周至广信,闻徽州已于九月二十三日为清军所破,乃分兵三路,一出抚州,一出婺源,一出休宁。起初,出婺源之军尚有捷闻。可是,由于清军步步增兵压境,攻势凶猛;隆武小朝廷兵饷俱操之郑氏,他们不仅不抵抗,反而处处掣肘,多方刁难。黄道周名为少保兼太子太师、吏兵二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有“一意报主”之心,但无调动兵饷之权,“于饷部实未尝有一毫之饷,于兵部实未尝有孑体之兵,于府库实未尝有一锥一粒火药器械之助”①;各地兵、饷又皆不继。因此,很快就陷入兵单食尽的困地。另外,① 《庄谱》卷下,崇祯十七年条,原疏见《黄漳浦全集》卷三。
② 《明史》卷二五五《黄道周传》。
③ 《庄谱》卷下,弘光元年条。
① 《谏亲征疏》,《黄漳浦全集》卷五。
所募之兵多为“君子之军”,督阵诸将也多数是秀才用兵,“调度无能”。至十一月,抚州、婺源、休宁三军相继溃败。为报效唐王,黄道周欲决一死战。十二月初六日,复自广信进攻婺源。至童家坊,闻乐平县失守,广信成为一座孤城,当地官绅纷纷要求回师守城。此时,尽管他只余下三百之兵、三日之粮,仍义无反顾,于二十四日进抵婺源城外十里处之明堂里。次日清晨,清军骑兵数千,乘雾奇袭,黄道周督众死战,顷刻大败,与内弟蔡春溶、中书舍人和门人赖继谨、户部主事赵士超、通判毛玉洁等同时被俘。入婺源县城,清军备酒席,劝之降。黄道周不屈,骂而不食,吟诗八章,神态自若。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正月二十四日,黄道周等人被清军解赴南京,幽于禁城中,绝食十有四日。在狱中,著诗文数卷。清朝招抚江南经略洪承畴以同乡劝其降,道周拒不答。操江巡抚陈谦以剃刀、满帽见遗,亦不受。书绝命词十二字:“防风虽倒,犹留一节,以问孔丘”,藏于衣带。黄道周以身殉节,视死如归。三月初五日(4 月20 日)赴刑场路过南京西华门,突然止步,坐地不起,曰:“此与高皇帝(指朱元璋)陵寝近,可死矣。”监刑者从之,遂英勇就义,年六十二岁①。同时被害者,还有蔡、赖、赵、毛四人。唐王闻黄道周死,震悼罢朝,赠文明伯,谥忠烈。清乾隆中,改谥忠端。
黄道周博学多才,是明季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精道经史、诗赋、天文、历法、数学,书法妙绝、绘画亦见功力。尤其是他以数明理,以理明数,潜心研究《易》学,对后来的一些学者颇有影响。其奏疏、诗文、杂著,多由后人编入《明漳浦黄忠端公全集》,刊行于① 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十二下《黄道周》。另,关于黄道周遇难的时间和地点,《清世宗实录》卷二三,谓:顺治三年正月斩于徽州军前。似属误记。
第三十六章李梦阳第一节官场险恶,四度入狱李梦阳(1473—1530),字天赐,后改献吉,号空同子(崆峒子),陕西庆阳(今属甘肃)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为“前七子”之首。
少年时代生活于庆阳。弘治初,李梦阳父亲李正被聘为明藩周王府教授,全家移居河南开封。弘治六年(1493),逢科举,他本想在河南应试,未成,不得已回到庆阳,“而棘围且闭。梦阳拦监场使者,大言:‘梦阳不入试,是科无解首。’使者勉收之,果举乡试第一”①。狂傲自信之态,跃然纸上。弘治七年(1494),李梦阳中进士,授户部主事。这时才二十一岁。此后十二年间,他除户部主事工作之外,主要活动于文学领域。他“居燕中,社集四方名士,兴复古文词,与信阳何景明互旗鼓,时人称李何”。“抗论古今,傲绝一世”②。此时,内阁大学士李东阳为文坛盟主,“天下翕然宗之。梦阳独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③。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号“七才子”,史称“前七子”。弘治十八年(1505),李梦阳应诏上书,陈“二病”、“三害”、“六渐”,极论时政得失,其大致内容为:(1)官场风气日下,“廉耻道丧”。“张拱深揖,呐呐不吐一辞,则目为老成;遇事圆巧,则以为善应。转相则效,翕然风靡,承讹重弊,言行无实”①。(2)宦官之祸。指出国家之仓厂场库、腾骧四卫、锦衣卫及团营等被宦官掌管,为社会稳定、社稷安全之隐患,提请孝宗要加倍留意。本来,这都是些切中时弊的言论,但因文末语及孝宗张皇后的父亲寿宁侯张鹤龄的不法行为,而以“疏末斥后,大无人臣礼”的罪名下锦衣卫狱。后来虽经大学士刘健、谢迁求情,得以官复原职,但仍被罚俸三日。李梦阳气愤难消,“一夕醉遇寿宁侯于道,以鞭梢击堕其齿二”②。张鹤龄愤极,但“为前疏未久”,毕竟有些心虚,遂“隐忍且止”。
武宗继位以后,李梦阳升任户部郎中。正德元年(1506),大学士刘健、谢迁,户部尚书韩文等大臣联名上疏弹劾以刘瑾为首的“宦官八虎”,试图除掉他们。李梦阳在其中推波助澜,并代草疏文。因消息泄露,刘瑾先发制人,韩文等均被赶出京城,李梦阳也被降为山西布政司经历,并被勒令致仕。不久,刘瑾又以其他借口将李梦阳逮捕入狱,“将杀之”。经好友翰林院修撰康海冒险营救,才幸免于难。事后,他因感而作《去妇词》,其中写道:“孔雀南飞雁北翔,含颦揽涕下君堂。”“妾悲妾怨凭谁肖,君舞君歌空自怜。”“郎乎幸爱千金躯,但愿新人故不如”。③曲折婉转地表达了对皇帝的不满情绪。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