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宛如长城窟的流水潺潺不息在心中流淌,把故事泡在黄金茶里,就成了艰苦的传说,我凝神,记忆中的土窑洞就是艰苦的声音,岁月压弯了土窑洞的脊梁,而不倒的脊梁则是父母的山一样的身影,看着这山,却望不到顶峰,有云有雾在笼罩,云呀雾呀全是边塞诗句,我隐约看见,许多黑红脸膛粗犷的人们正铺开敦厚的老茧,层层铺开,让我们世世代代的传统和温饱,有巢可居。老家边堡座落在马头山下,边墙脚下,因为历史的原因,方圆临居的村庄一是和边墙有关,二是和地形有关,这就是窑多沟多,而是最早的傍沟打洞做窑,这是人们居住的主要建筑,因为窑本身就是沟的代名词,因为有沟才能傍沟成窑,这种窑依悬崖,沟邦子掘洞为屋,人们叫崖打窑。崖打窑靠碹,因为安全的问题必须要呈圆拱型,碹成后按上门窗,通上烟囱,因为是窑的一部分,因此烟囱有了个奇特的名字叫窑独。崖打窑潮湿狭窄非常的简陋,人们编串话说:
村无街 院无墙
依山傍水建窑房
一门一窗窗
家里摆两个泥缸缸
这段串话是当时民居条件的真实写照,写照的真实性便是一切从实用出发,一点不讲究排场也不能讲就排场。老家因为地处平川,堡中不能打崖打窑但住崖打窑的人有,那老六在堡北二里的边墙住的崖打窑。流传下来那老六的故事非常滑稽,那老六的崖打窑炕在北地在东,住房占了山西和绥远两个省,绥远的税官来打税时他就站在地上,表明自个是山西人和你绥远没相干。山西的税官来打税,他就坐在炕上,表明自个是绥远人和你山西没相干。
边堡的风景就是用黄土筑成的,没有这些富有创造力的劳作人,根本就不会有边墙、烽火台和土窑洞,也不会诞生边塞文化和边关文明,这伙人举着夯子、家具,唱着野山野调的民谣,打造着自个的安身立命,打造着院墙、堡墙和围墙(边墙)。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容忍没吃没住的生活,庄户人一直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因为只要是人,哪一个不想自己得到快乐幸福。雀儿燕儿飞起来也得有个落脚处,父母为制造一个落脚处受尽了苦,熬尽了心血,窑洞的故事萦绕在边堡,至今风景犹在,追你逝去的风,那是庄户人粗狂的奋斗史。
一个人不论走多远,都能听到故园在风中歌唱,故园的风景对离开故园的人来说,是怀揣着圪束束针,走着站着常挂心,当他和故园告别时,也在告别过去,他的确遗憾失去了的过去,但不必要再去追求过去,因为已经风耗雨刹成废墟的土窑长眠在故园成陈往,岁月在它的躯体上画上了沧海桑田,土窑洞沉默不语了,你沉默不语挡不住过去的光辉动人,挡不住过去的欢歌笑语,咦:
窑洞兴亡多少事,犹如白浪打心潮
千家烟火一家风 至今风韵犹未消
那时的父亲在农业社当会计,在堡中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动用个车辆,人马好说话。况且这些整日和土地打交道的庄户人又过着最简单的生活,有活就干,没活闲下来就耍。你家碹窑,我家也碹窑,人情一把锯,你不来,他不去,互相的穿忙,不存在要工钱,管好饭就行。我家的碹窑抽的是农闲时候,首先是备料,土和石头是必备的,这两样绝对离不了,拉土拉石头动用的是队里的皮车,边堡出产砖瓦黏土,红胶泥、白土子、红土子、黑垆土,明代屯军时筑墙筑城时辟有取土的场子和官砖窑,离堡二里地,取土方便。石头来自白羊河、小泗河的河湾,是下雨发山水从口外马头山冲下来的,拉完了再发山水又冲下。这条件是山坡上点火,就地取材(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因为具备了碹窑的好条件,碹窑才成为当地民众的主要民居,延续了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手艺越来越精了。拉土一车一天拉八趟,石头是六趟,两样东西堆放在碹窑的地方,为砌后墙、窑棍脚、山墙使用。砌后墙和窑棍脚先要挖地基,挖好后用石头挨住一排又一排砸夯,夯三过为好。后墙是窑的靠背,又叫靠山墙,必须要结实、稳固、牢靠,尺寸是宽二尺,高出窑顶。窑棍脚又叫窑腿子,是窑的支撑,窑是拱形具有曲线外形,在荷载作用下主要承载压力,对窑腿子不仅有向下的压力,还有向外的推力,因此常用拉强度较差但抗压强度良好的材料砌成。砖和石头是首选,钢筋混凝土是优秀材料,但和庄户人不沾边。窑顶的压力由两条窑腿子分散开,最后由地受力。翻过来两条窑腿子又对窑有锔力,只要窑腿子不动摇,锔力永远镚的紧,而三尺宽五尺高的窑根脚又全是用抗压强度好的石头砌成,保证了窑的不变形。
姥爷是耍石头和泥的老把式,不管石头是长的方的圆头杏脑的,一到了他手里顺溜溜出了墙列成了坚固,泥水匠没样,咋砌咋像。姥爷的砌墙技术好不假,但是没有然泥的支持、扶助是不行的。然泥是个甚东西,作用就是胶固、黏结,物与物通过它抱成团紧密不可分,团结成白山上的雪,一个铁壳。它是粘土、水和草草搅拌和成的混合物,这个草草有说法,最好的然叫麦糠,这是麦子的皮壳、芒。很好的是莜麦秸子、黍穣子、胡麻柴,切成寸数长的圪节,这东西用来喂牲口,引火或者沤粪,一和泥就成了精,精在哪?它使泥的粘稠度增加并且很容易附着在别的物体上,这种粘附力把两种东西胶着固定在一起成一个整体,同时在使用时利锹好往起铲。最次的是树叶,树叶和泥产生粘性有附着力,边墙上敌台拆去砖的层面就有压着的草草和树叶,然泥可能就是从这得到的启发。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