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苏东坡传 七到十一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 林语堂 | 发布时间: 968天前 | 32864 次浏览 | 分享到:

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

目。此时因为他除去以文章出名之外,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

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贷款法,把他的新社会理想,实施了数项。

政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对入朝为官的弓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

佑五年(一0六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很显然的是,此

人的兴趣是在经济财政方面,只有在这方面他才会对国家有最大的贡献。后来他母

亲去世,他必须辞官守丧;但是甚至于守丧期满,他又被召入朝之时,他又谢绝在

京为官,宁愿留在金陵。

    他这一段自己韬光养晦历程,颇难了解,因为此人一定深信一旦时机到来,他

必可为国家做大事。若说他壮年这段时期已经建立了他政治生涯的基础,是合乎情

理的说法。也许当时朝廷名臣重儒之间的竞争,他觉得不能胜任,因为那时朝中有

年高德助学识渊博的文臣,如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曾公亮等人,这些人都会

对锐意的改革侧目而视,都深得人望,足以使抱有新见解的后起之辈无从发展。王

安石是在坐以待时。但是,从心理上看,恐怕另有一个理由。王安石那样气质的人,

不管身居何处,总愿自为首领,而在偏远的外县身为太守,仍不失小池塘中的大青

蛙。他在京师担任一项官职,那一段短短的时期,他曾和同僚争吵不和,使事事错

乱失常。他想变动成规,照自己的想法办事。吴桂和张方平都记得与他为同僚或为

属下之时,遇事都极难与人合作。

    在仁宗嘉佑五年他来到京师时,时人都视之为奇才。他已经写过些好诗文。他

有创见,也善于言谈。老一辈的名公巨卿如富弼和文彦博对他颇有好评,甚至欧阳

修也对他有好感。在他那古怪的仪表之下,暗藏着当时那些官员所不能窥测的才干

和品格,他这个奇特之士就曾与那些大员周旋。在能看穿王安石的品格并认为他将

会成为国家一大害的寥寥数人之中,有苏洵和他的老友张方平。张方平曾与王安石

为同僚,共同监督地方考试,将他峻拒之后,便不再与他交往。他一定把早年与王

安石共事的经验告诉过苏洵。于是二人对王安石极为厌恶,更因为他穿着习惯的矫

揉造作不近人情,而反感更深。欧阳修曾经把王安石介绍给苏东坡的父亲,而王安

石也愿意结识苏氏父子,但是老苏对他拒而不纳。王安石母亲去世时,在所有经邀

请参加丧礼之人当中,只有苏洵拒绝前往,并且写了那篇著名的文章《辩奸论》,

这一篇成了后来历代学生常读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苏洵开头儿就说了解人的性格很难,甚至聪明人也常会受骗。

只有冷静的观察者才能看透人的性格而预知他将来的发展。他引证古代的一个学者

山巨源预言王衍的将来,那时王衍仅仅是聪颖秀逸的书生;还引证名将郭子仪预测

卢杞的将来,后来卢杞对唐代的灭亡多少负有责任。卢杞为人阴险而富有才干,但

其容貌极丑。郭子仪在接见卢杞时,必须把歌女舞姬等斥退,恐妇女辈见其丑陋而

受惊,或因一时嗤笑而开罪于他。但是苏洵说,当时若不是有昏庸之主,这两个人

还不足单独有亡国的才干。现在一个具有王衍的阴险与丑陋,兼有卢杞的辩才的人

出现了。“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

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阿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此人如

一旦得势,足以欺英明之王,为国家之大害。“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烷,此人

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愈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

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镜。”苏洵希望他的预言不应验才好,这样他

就可比为“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名将了。但是他说:“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

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

之名,悲夫!”

    王安石的奇怪习惯,是否是矫揉造作,无法断言;但每逢一个人对某一事做得

过度,人总容易怀疑他是沽名钓誉。我们若是相信邵伯温的记载,仁宗皇帝也曾有

此怀疑。一天大臣等蒙思宠召,盛开御宴。客人须在池塘中自己捕鱼为食。在用膳

之前,做成小球状的鱼饵,摆在桌子上金盘子里。王安石不喜欢钓鱼,便将金盘子

里的鱼饵吃光。第二天,皇帝对宰相说:“王安石为伪君子。人也许误食一粒鱼饵,

总不会有人在心不在焉之下把那些鱼饵吃完的。”由这个故事看来,可见为什么仁

宗不喜欢王安石了。在王安石的日记里,他对仁宗也挑剔得特别苛酷。由后来的发

展看,苏洵的话没说错。但是不知何故,在世界各国,怪人、狂想家、精神分裂者,

总是相信通通脏乱才是天才的标志,而最能使自己获有千秋万岁名的办法,就是拒

绝正人君子般的装束。还有一种怪想法,就是,肮脏污秽就表示轻视物质环境,因

此也就是精神崇高,于是合理的结论必然是:天堂者,恶臭熏人的天使集中处也。

    老苏写《辩奸论》时,苏东坡说他和弟弟子由都认为责骂得太重。只有张方平

完全赞同。可是,事过不久,苏东坡的同代人就看到老苏的所见太对了。那篇文章

至今流传,足以显示苏东坡老父的真知灼见。

    王安石接任三司判官不久,他就企图试探一下自己的政治基础。当时仁宗在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