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友谅粮绝势困,进退失据,准备突围奔武昌。二十七日,友谅率楼船百余艘趋南湖嘴不成,转向湖口突破,被流矢射中而死。明日,其平章陈荣、参政鲁某、枢密使李才等率楼船军马降,元璋得士卒五万余人。张定边及杨丞相、韩副枢等乘夜用小舟载友谅尸及其子陈理逃回武昌。
张定边到武昌后,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至正二十四年(1364)二月,朱元璋率水陆大军征武昌,陈理降,大汉政权亡。
陈友谅是一个猜忌成性、刚愎自用、唯私欲是图的人。为了达到篡夺目的,不惜杀害战友、国主,其手段之残忍令其部众胆战心惊,于是“人各一心,上下猜疑”,再加上其才略低下,举措失当,军事上终于一败再败,导致覆灭。朱元璋在陈理投降后对群臣说道:“陈氏之政,非为勇将健卒,由其上下骄矜,法令纵弛,不能坚忍,恃众寡谋,致至于此。使其恃重有谋,上下一心,据荆楚之富,守江汉之险,跨豫章,连闽越,保其民人,以待机会,则进足以窥中原,退足以抗衡一,吾安得而取之?举措一失,遂致土崩,此诚可为鉴戒者也。”(《明太祖实录》卷一三)这段话是有道理的。
第五节明玉珍明玉珍(1329—1366),生于河南行省随县梅丘村(今湖北随县柳林)。本姓旻,后因崇信白莲教(因鼓吹“明王出世”,又称明教)而改姓明;一说名瑞,字玉珍。家世务农,曾当过巡司弓兵牌子头(实际上是一种差役)。他身高八尺,“为人英武有大志,不嗜声色货利,善骑射”①。
元至正十一年(1351)夏秋之际,刘福通等率北方红巾军起义于汝颍,徐寿辉等率南方红巾军起义于蕲黄,于是天下骚动,群雄并起。玉珍家乡也不安定。“玉珍一日谓乡耆老曰:‘元君无道,天下兵起荼毒,吾侪将不免也。为之奈何?’耆老对曰:‘明公平日勇略,人所信畏,集乡兵,屯青山,量力审时,大则进取,小则自卫,盍策之。’玉珍曰:‘善’。”①于是组织乡兵,修栅治城,分屯县南青山等诸要害,结寨自保。其众达千余人,玉珍被推为屯长。
徐寿辉已于至正十一年十月据蕲水(今湖北浠水)为都,建国天完,年号治平。十一年正月,天完军攻克汉阳、兴国(今湖北阳新)、武昌、安陆(今湖北钟祥)、沔阳、中兴(今湖北江陵)等地,势力逼近随州。寿辉遣人招降明玉珍,玉珍见大势所趋,遂参加了天完红巾军队伍。寿辉待以殊礼,授玉珍为统军元帅。命其率本部军马,镇守沔阳,隶元帅倪文俊部。
至正十三年(1353),天完红巾军所得多不能守,元军加紧围剿。元军将领哈麻秃(或作哈麻都)屡攻沔阳,明玉珍率部英勇抗击,不幸被飞矢击中右目,致使失明,故人称“明眼子”。是年十二月,天完都城蕲水为元军攻破,徐寿辉等遁入黄梅山中和沔阳湖中。在沔阳湖中,玉珍担负起保卫天完政权和领袖的重任。是时,沔阳水涝连天,民采菱、鱼为食,处境相当困难。
至正十五年(1355)正月,倪文俊重整旗鼓,夺取沔阳城,大败元威顺王宽彻普化。为扩大战果,红巾军急需筹粮,于是文俊命玉珍领兵万余驾斗船50 艘至夔州(今四川奉节)筹粮。时夷陵(今湖北宜昌)为天完参政姜珏所辖,故玉珍得以往来巫峡,满载粮食而归,而四川人民亦未受到骚扰。明玉珍去四川筹粮的成功,解决了天完红巾军的军需供应,有力地支援了倪文俊在军事上的胜利,为天完政权的重建立下了战功。
至正十七年(1357)春三月,屯兵西平寨的义兵元帅杨汉领兵至重庆,屯于江北。时镇守重庆的元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正招兵买马,欲扩大势力,闻杨汉兵至,遂遣人招纳。杨汉不知是计,应邀谒见完者都,被完者都用计于酒席间杀死。杨汉将士忿而起兵复仇,不克,于是掳夺船只顺江东下。适遇明玉珍于巫峡,杨汉部众诉说被害事,且言重庆城兵备单薄,完者都与另一守将、四川行省左丞哈麻秃不和,若回船,出其不意攻之,取重庆易如反掌,重庆下,则全蜀可图。玉珍犹豫不决。万户戴寿献计说:“鸟困投林,人困投人。且明公修兵沔阳为民也,哨粮于蜀亦为民也。不若分船为二,以其半载粮还沔以济荒,以其半因汉兵攻重庆,事济则据之,不济则归,何损也。且此兵之出,窥陇蜀,据上流,保荆襄,开粮道,一举三得,幸勿他虑。”玉珍从之,遂率兵与杨汉余部合兵至重庆。时蜀中承平日久,忽见大批斗船① 明玉珍墓出土之《玄宫之碑》,见重庆博物馆编:《明玉珍及其墓葬研究》。① 杨学可:《明氏实录》。本传引文多引自《明氏实录》,下引此书者不另注。云集,远近骚动。完者都见明玉珍军势大,夜遁果州(今四川南充),哈麻秃仓促出战,战败被执。玉珍轻而易举攻占重庆,父老迎玉珍入城,其军纪律严明,城中安然如故,远近降者络绎不绝。玉珍遣使献俘哈麻秃于汉阳徐寿辉,寿辉大喜,是年秋授玉珍陇蜀行省右丞。
至正十八年(1358)二月,逃至果州的元四川行省左丞完者都与行省平章郎革歹、参政赵资,率兵屯嘉定州,妄图夺回重庆。明玉珍命其义弟明三(一作明二,原名万胜,湖北黄陂人)领兵围攻嘉定,屯兵九顶山、大佛寺,相持达半年之久,不克。玉珍则率军由涪江西进。时北方红巾军宋政权西路军李喜喜(李仲贤)部在陕西作战失利后进入四川,占领成都等地,改称“青巾”。六月,玉珍败青巾于普州,李喜喜率青巾退至成都,玉珍班师返重庆。明玉珍西进时曾驻军泸州,其宣使刘泽民曰:“此间元进士刘桢字维国者,有文章,能政事,历仕大名路经历,因青巾李喜喜入蜀大肆杀戮,隐居方山,曷往见焉。”玉珍亲往拜访,与之交谈后大喜曰:“吾得一孔明也。”遂邀至舟中,与论国事,拜为理问。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